馮海濤,男,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無機化學工藝,目前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綠色鉻化工新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鹽湖低品位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成果集中在鉻鹽清潔生產技術方面,作為團隊骨干提出了基于電化學的鉻鹽清潔生產技術集群,包括電化學氧化鉻鐵制備鉻酸鈉聯(lián)產三氧化二鉻和三氧化二鐵溫和工藝,離子膜電合成重鉻酸鈉循環(huán)工藝,離子膜電合成鉻酸酐清潔工藝,研究工作一直與地方企業(yè)緊密合作,注重成果的轉移轉化。承擔和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獲得科技獎勵13次,獲得授權發(fā)明專利1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參與制定青海省地方標準3項,聯(lián)合發(fā)表論文22篇。
無機合成化學、濕法電化學
?
[1] 青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昆侖英才·高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領軍人才,2023.01?
[2]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xié)會,中國好技術,2022.12;
[3] 科技部火炬中心,2021年度全國顛覆性技術創(chuàng)新大賽優(yōu)勝項目,2021.12;
[4] 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2020-2021年度青海省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2021.10;
[5]?青海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首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杰出工程師獎狀,2020.12;
[6]?中國化工學會無機酸堿鹽專業(yè)委員會,中國無機鹽工業(yè)發(fā)展四十年“杰出青年”獎,2020.11。
[1] Multi-Element Determination of Ferrochromium by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Based on Design of Experiments, Journal of Applied Spectroscopy, 2023, 89(6): 1193-1202. 通訊作者。
[2] In-situ synthesis of CrOx(OH)3-2x?for synchronous adsorption of Si and V from high concentration Cr (IV) solution and converted to excellent Cr2O3?pigment,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3, 309: 122973. 通訊作者。
[3]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romium oxide (Cr2O3) via a facile combination of electrooxidation and calcin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2019, 14(9): 8805-8818. 通訊作者。
[4] 基于電化學法的鉻鹽清潔生產工藝研究,鹽湖研究,2019,27(4):9-17,第一作者。
[5] 溫度對重鉻酸銨熱分解制備三氧化二鉻的影響,無機鹽工業(yè),2019,51(10):60-63,通訊作者。
[6] 氫氧化鈉水溶液體系中金屬鉻的電學過程,電化學,2020,26(3):413-421,通訊作者。
[7] 高碳鉻鐵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電化學氧化過程,應用化學,2020,37(6):709-718,通訊作者。
[8] 銅鉻黑、其低溫制備方法及應用,發(fā)明專利,授權號:ZL202111344669.9,授權日期:2023-3-21,第二發(fā)明人。
[9] 一種球狀納米三氧化二鉻的制備方法,發(fā)明專利,授權號:ZL201911187309.5,授權日期:2022-3-15,第三發(fā)明人。
[10] 一種鉻酸銨晶體的制備方法,發(fā)明專利,授權號:ZL201911187614.4,授權日期:2022-3-8,第一發(fā)明人。
[11] 高純納米三氧化二鉻的制備方法,發(fā)明專利,授權號:ZL201910439129.5,授權日期:2021-7-20,第二發(fā)明人。
[12] 利用鉻鐵制備重鉻酸鹽的方法,發(fā)明專利,授權號:ZL201710802268.0,授權日期:2019-3-26,第一發(fā)明人。
[13] 利用鉻鐵制備高純度鉻酸鹽的方法,發(fā)明專利,授權號:ZL 201710801836.5,授權日期:2019-6-14,第一發(fā)明人。
[14] 利用鉻鐵制備鉻酸酐的方法,發(fā)明專利,授權號:ZL201710802271.2,授權日期:2019-6-14,第一發(fā)明人。
[15] 利用鉻鐵制備氧化鉻綠的方法,發(fā)明專利,授權號:ZL201710801279.7,授權日期:2019-6-14,第一發(fā)明人。
[1] 昆侖英才·高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領軍人才項目,電氧化鉻鐵制備三價鉻鹽及其儲能應用,負責人,2023.01-2025.12;
[2]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柔性光伏器件與液流電池融合技術的研發(fā),負責人,研究所自選,2022.07-2025.06;
[3] 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清潔、高效鉻酸鈉制備工藝的研發(fā)及產業(yè)化,子課題負責人,地方任務,2016.08-2020.12;
[4]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tài)資源環(huán)境研究院“一三五”培育項目,鉻鐵電化學溶出法制備鉻酸鈉工藝研究及系列鉻鹽產品的清潔化制備工藝,子課題負責人,2017.01-2020.12;
[5] 青海省基礎研究項目,電化學氧化鉻鐵制備鉻酸鈉新工藝的應用基礎研究,負責人,2017.06-2019.12;
[6] 企業(yè)委托項目,電合成鉻酸酐工藝中試及產業(yè)化,負責人,2018.04-2020.12。